您的肾脏还好吗?——及早发现,保护肾脏健康
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,旨在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(CKD)的认知,倡导早期筛查与科学干预,减少疾病进展风险。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您的肾脏还好吗?——及早发现,保护肾脏健康”。
一、肾脏的生理功能
肾脏是人体的“净化工厂”,承担着排泄代谢产物,调节水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,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功能。
肾脏也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,能够参与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,参与人体血流动力学调节、控制血压水平、红细胞生成及维持骨骼健康等。
二、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
尿液异常:血尿、泡沫尿、尿量较少或增多、夜尿增多、排尿异常等。
水肿:常见于眼睑、脚踝、腿部等。
高血压。
乏力、疲倦、食欲不振等。
三、慢性肾脏病(CKD)
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≥3个月,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(白蛋白尿、尿沉渣异常、肾小管相关病变、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)或有肾移植病史,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(GFR)下降;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(<60ml/min)≥3个月。
慢性肾脏病往往起病隐匿,早期症状不明显,容易被忽视,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进展至肾衰竭,甚至需要透析、肾移植等治疗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还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。
因此,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并规范治疗非常重要,大家一定要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重视。
四、慢性肾脏病危害与现状
1. 高患病率
全球约8.5亿人患慢性肾脏病,中国患者超1.2亿,但知晓率不足12.5%。
2. 隐匿性强
早期症状易被忽视(如乏力、夜尿增多),约10%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肾衰竭,需终身透析或肾移植。
3. 全身性影响
肾脏疾病可引发高血压、贫血、骨质疏松,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
五、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
患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、高尿酸血症,高龄(>65 岁)、肥胖、有肾脏病家族史。
罹患可能继发 CKD 的疾病(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乙型病毒性肝炎等)、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(如解热镇痛药、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等);
有过急性肾损伤、妊娠相关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低出生体重或早产、尿路梗阻、反复肾结石、肾脏或泌尿系发育异常;以及中暑、蛇咬伤、环境毒物、有毒药物、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等。
六、早期筛查,保护肾脏健康
监测血压:高血压是全球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,控制高血压,减轻肾损害;
体重指数(BMI)评估:肥胖是慢性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,关注超重和肥胖对肾脏的影响;
筛查2型糖尿病:2型糖尿病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,检测糖化血红蛋白、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等指标;
肾功能评估:检测血肌酐、胱抑素C,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,评估肾功能;
尿液检查:尿白蛋白-肌酐比值(uACR)评估肾损伤程度及尿常规、尿沉渣检查;
影像学检查:肾脏超声、CT等。
七、保护肾脏,健康生活
健康饮食:低盐(每日<5克)、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鱼肉,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日0.8g/kg体重)、限磷(少喝碳酸饮料)饮食可降低肾脏负荷。
体育锻炼: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等)。
监测和控制血压: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(<130/80mmHg)。
充足补水:每天饮水1500-1700ml(心肾功能正常者),但避免过量饮水。
监测和控制血糖: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5.0~7.2mmol/L之间,糖化血红蛋白<7%。
戒烟:避免尼古丁。
避免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。
对有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目标检测。